中国人过去对家具感情很深,因为家具曾是家中最重要的财产,要代代相传的,所以大户人家对家具要求很高,专门请工匠到家里来打家具,比较夸张的有工匠几代人为一大户人家也是几代人打家具,构成了一幅历史文化画卷。
后来国人的日子穷了,那时全国也没个家具厂,商场也没有家具可卖,如果结婚什么的需要添置家具,就在街头找一位师傅,弄点木头在家门口制做家具。至少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,北京的胡同里到处都可以看见打家具的场景。一户家庭准备好了木头,叫上师傅商量,想做几件家具,每一根木头都要做到物尽其用,“长木匠,短铁匠”,这谚语是说木匠怕短,铁匠怕长;所以木匠轻易不下锯,木头一旦截断,再接几无可能。
木匠师傅打家具就在街上干活,赶上刮风天刨花刮得满街跑,小孩子们常常捡来好奇地玩耍。在众目睽睽之下,木匠师傅起早贪黑地将家具逐渐成型,然后刷漆修整,帮助抬进家,放好以后待主人满意后结账离开,往往手艺好人缘好的师傅马上又被下一家人领走,周而复始,年复一年地生活在城市的大街小巷。
那年月,大部分家庭添置的新家具都是这么一个过程,直至家具市场的形成,街头打家具的师傅一天比一天少,渐渐地寥若晨星。记得最后见到街头打家具的师傅,我还驻足与其聊了半天天,他说他祖辈都是靠这个手艺吃饭,走街串巷,与生人交往成为手艺人生活的常态,他说每个主人都不一样,刁蛮善良算计大度各色人等,让他一直谨慎小心地对付这个世界,也满足自己自由的生活状态